今天教育资料网小编为大家介绍:
高考填报志愿时,武汉工程大学师资力量怎么样、师资队伍水平如何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,根据公开信息可知:
截至2019年4月,学校有在职教职工2038人,其中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226人,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243人,副高级职称463人,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的57.59%,具有硕士学位、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分别占教师总数的93.72%和51.63%。教师中,中国工程院“双聘院士”1人,“长江学者特聘教授”1人,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,国家“万人计划”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,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,省高端人才引领计划入选者1人,教育部“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”入选者12人,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3人,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74人,湖北省教学名师3人,全国优秀教师1人,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津贴的专家29人,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8人,湖北省特聘岗位专家59人,湖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6人,“工大学者计划”特聘岗位人员34人。
长江学者特聘教授:陆培祥
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:陆培祥、姚槐应、池汝安
国家“万人计划”科技创新领军人才:姚槐应
全国优秀教师:鄢国平
湖北省教学名师:潘志权、吴锋、丁一刚
教学团队
登记 | 团队名称 | 负责人 | 获评年份 |
---|---|---|---|
国家级 | 制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| 张珩 | 2010年 |
反应工程课程教学团队 | 吴元欣 | 2009年 | |
省级 | 制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| 张珩 | 2009年 |
物理教学团队 | 吴锋 | 2009年 | |
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团队 | 吴元欣 | 2008年 | |
环境与化工清洁生产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团队 | 王存文 | 2010年 | |
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| 喻九阳 | 2010年 |
教学成果
2008年至2019年4月,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。
教学成果奖一览表
获奖时间 | 获奖等级 | 项目名称 |
---|---|---|
2014年 | 国家级二等奖 | “E+”双专业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[22] |
2013年 | 省一等奖 | “E+”双专业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|
2013年 | 省一等奖 | 面向需求,校企协同,构建并实施以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|
2013年 | 省一等奖 | 制药工程师素质培养的创新研究与改革实践 |
2013年 | 省一等奖 |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线性代数数字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|
2013年 | 省二等奖 | 基于多校间同类专业合作联盟的教学质量共同提高的研究与实践 |
2013年 | 省二等奖 | 高校政法类课程研究型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研究 |
2013年 | 省二等奖 | 机械制图与设计课群信息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|
2013年 | 省二等奖 | 创新型计算机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体系建构与典型教学实践 |
2013年 | 省二等奖 | 面向工程能力培养的“CSEI”四位一体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|
2013年 | 省二等奖 | 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与预测研究 |
2013年 | 省三等奖 | 基于工程背景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|
2013年 | 省三等奖 | 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数学素质的内涵与教学实践研究 |
2013年 | 省三等奖 | 依托优势学科培养材料物理专业特色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|
2013年 | 省三等奖 | 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《大学体育》课程改革与实践 |
2009年 | 省一等奖 | 化工类专业“三实一创”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|
2009年 | 省一等奖 |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研究 |
2009年 | 省一等奖 | 制药工程专业工程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|
2009年 | 省二等奖 | 中国环境监察本科专业的创建与人才培养实践 |
2009年 | 省二等奖 |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践创新教学模式改革及资源建设 |
2009年 | 省二等奖 | 反应工程课程体系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及实践 |
2009年 | 省三等奖 | 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融入《概率统计》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|
2009年 | 省三等奖 | 材料类创新性应用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|
2009年 | 省三等奖 | 高校专业课模块式教学改革研究 |
2009年 | 省三等奖 | 高校“课外体育”教学模式的研究 |
2009年 | 省三等奖 | 地方多科性大学经济管理类专业柔性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|
2005年 | 省一等奖 | 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 |
2005年 | 省二等奖 | 毕业实践教学环节中产学研合作教育——宜化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|
2005年 | 省二等奖 | 工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|
2005年 | 省二等奖 | 面向21世纪工科物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探讨 |
2005年 | 省二等奖 |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及实践 |
2005年 | 省二等奖 | 应用图形计算器辅助数学教学的研究 |
2005年 | 省三等奖 | 基础化学实验的CAI设计 |
2005年 | 省三等奖 | 城市规划专业理论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|
2001年 | 省一等奖 | 工科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内容现代化教学方法综合改革研究 |
1997年 | 省二等奖 |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研究 |
1997年 | 省三等奖 |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,加强材料力学实验开发 |
1993年 | 省二等奖 | 化工类物理化学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 |
1993年 | 省二等奖 | 组织学生研制实验装置,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|
截至2019年4月,学校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、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、1个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、1个部委级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,有62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技术中心;设有湖北省石油产品暨化学试剂质量监督检验站、湖北省石油化工信息中心,是湖北省科技厅化学化工查新检索定点单位;与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建武汉化工新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。
平台类别 | 平台名录 |
---|---|
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| 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|
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| 武汉工程大学成果转化中心 |
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| 磷资源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|
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| 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|
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| 湖北省化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|
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| 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|
等离子体化学与新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| |
智能机器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| |
化工装备强化与本质安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| |
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| 湖北省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|
湖北省人才发展研究中心 | |
湖北省生态环境设计研究中心 | |
企业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中心 | |
湖北省研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| 湖北省微波等离子体应用技术研究工程中心 |
湖北省道路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| |
湖北省智能焊接装备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| |
湖北省有机胺肟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| |
湖北省磷酸及衍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| |
湖北省甾体化合物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| |
湖北省磷矿采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| |
湖北省磷资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| |
湖北省甾体激素中间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| |
湖北省化工材料助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| |
湖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| 武汉工程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|
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心 | 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研发推广中心 |
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专用化学品研发推广中心 | |
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化工产品检测研发推广中心 | |
湖北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| 催化剂及其它化工产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|
混凝土外加剂研究开发中心 | |
湖北省校企共建印刷技术及设备研发中心 | |
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| 中低品位磷矿资源开发利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|
乙烯工程下游产品开发及过程强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| |
磷化工废弃物循环利用及磷钾伴生矿综合利用协同创新平台 | |
化工新材料协同创新平台 | |
湖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 |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技术研究院 |
其他省级技术中心 | 湖北省精细化工中试基地 |
湖北省化工行业技术中心 | |
湖北省化学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| |
湖北省化工科技情报查新中心 | |
湖北省化工清洁生产中心 | |
湖北省化工节能监测评价中心 | |
湖北省磷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 | |
湖北省资源化工产品清洁技术的开发技术创新基地 | |
湖北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作基地 | |
武汉市绿色化工生产力促进中心 | |
武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| 武汉市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工程研究中心 |
武汉市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| |
校级科研平台 | 武汉工程大学研究设计院 |
武汉工程大学测试中心 | |
武汉工程大学纳米材料与新型陶瓷研究中心 | |
武汉工程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| |
武汉工程大学光电子系统技术研究所 | |
武汉工程大学节能材料与膜技术研究所 |
资料盘(www.ziliaopan.com)在线分享复习辅导资料教材,资格考试、注册会计师、一建、二建、建筑工程、公务员、IT认证、外语、外贸、学历、医卫、自考、成考、考研网络云盘,让资源变的有价值!
免责声明: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工作时间:8:00-18:00
客服电话
电子邮件
773537036@qq.com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