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教育资料网小编为大家介绍:
截至2019年3月,学校有教职员工3396人,其中,有教授271人,副教授584人。柔性引智高端专家33人,获得“全国杰出技术人才”称号2人,“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”2人,“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”4人,“中国青年科技奖”5人,“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”2人,“万人计划”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2人,“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”8人,“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”7人,“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”3人,四川省“千人计划”13人,享受“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”专家99人,获得“四川省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”称号35人,“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”称号73人次,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34人,全国优秀教师2人,国家教学名师1人,四川省教学名师7人,四川省优秀教师3人,四川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,四川省师德标兵1人,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、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、1个教育部“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”团队、8个四川省科技创新团队、16个四川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和6个四川省教学团队,获国家教学成果奖5项。
973项目首席科学家:黄润秋
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:许强、黄润秋、庹先国、王成善
长江学者特聘教授:许强、刘清友
万人计划入选者:黄润秋、刘清友
国家级教学名师:黄润秋
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:黄润秋
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:黄润秋、许强
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:金景福、张倬元、倪师军、施泽进、伊向艺
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:黄润秋、刘宝珺、李勇、裴向军
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:黄润秋、许强、刘树根、李勇、李天斌、庹先国、李忠权、唐川、王成善、裴向军
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性研究群体项目:西部地区重大地质灾害潜在隐患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
教学团队
序号 | 团队名称 | 带头人 | 获批年份 | 级别 |
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地质工程教学团队 | 黄润秋 | 2008年 | 国家级 |
2 | 石油地质系教学团队 | 张哨楠、刘树根、徐国盛 | 2007年 | 省级 |
3 | 地球物理学教学团队 | 王绪本 | 2008年 | |
4 | 数学地质教学团队 | 郭科 | ||
5 | 地球化学教学团队 | 倪师军 | 2009年 | |
6 | 岩土工程教学团队 | 许 强 | 2010年 | |
7 |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团队 | 谭书敏 |
教育部“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”团队
序号 | 研究方向 | 带头人 | 获批年份 |
---|---|---|---|
1 | 地质灾害评价预测理论与防治技术研究 | 许强 | 2008年 |
截止2019年3月,学校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、1个教育部与四川省联合共建重点实验室、2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、1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、5个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、2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、1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、1个四川省社科普及基地、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、1个四川省环保厅重点实验室、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个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,3个我校牵头建设的“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”。
教育部重点实验室: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
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:构造成矿成藏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、地学空间信息技术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
四川省重点实验室:地学核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、数学地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
四川省环保厅重点实验室:四川省环境保护地下水污染防治与资源安全重点实验室
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:矿产资源化学四川高校重点实验室
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:资源与环境经济普及基地
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:地质灾害防控协同创新中心、攀西战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
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: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、地震震中区地质灾害——四川汶川野外基地
资料盘(www.ziliaopan.com)在线分享复习辅导资料教材,资格考试、注册会计师、一建、二建、建筑工程、公务员、IT认证、外语、外贸、学历、医卫、自考、成考、考研网络云盘,让资源变的有价值!
免责声明: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工作时间:8:00-18:00
客服电话
电子邮件
773537036@qq.com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